哪些情形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与要求
取保候审是一种法律规定的刑事强制措施,字面意思就是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提供担保后被释放,等候法院审判。我国《刑事诉讼法》规定了取保候审的条件和要求。法律巴士(www.lawbus.net)归纳取保候审的条件、要求等如下:
取保候审的条件
《刑事诉讼法》第67条规定了取保候审的四种情形,只要符合其中一种便可以取保候审:
1、可能判处管制、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;
2、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,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;
3、患有严重疾病、生活不能自理,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,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;
4、羁押期限届满,案件尚未办结,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。
理论上取保候审与犯罪嫌疑人是否坦白没有关系,但是实践中态度不好、不配合侦查必然不会被取保候审。一则法律规定对符合上述情形的是“可以”取保候审,而非“应当”取保候审,即使符合情形,也不必然取保候审;二则不坦白就是对抗侦查,更是不可能被放回家。
禁止取保候审的情形
公安机关、检察机关都规定了不得取保候审的情形。
★《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》(2012年修订)第78条规定了五种不得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:
1、累犯;
2、犯罪集团的主犯;
3、以自伤、自残办法逃避侦查的犯罪嫌疑人;
4、严重暴力犯罪的犯罪嫌疑人;
5、其他严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。
★《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(试行)》(2012年修订)第84条规定了两种不得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:
1、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嫌疑人;
2、其他犯罪性质恶劣、情节严重的犯罪嫌疑人。
取保候审的担保形式
取保候审必须提供担保,有人保、财保两种形式,决定机关会要求提供其中一种。
人保就是提供保证人,如果保证人没履行保证义务会被罚款甚至追究刑事责任。财保就是交纳保证金,如果遵守取保候审的规定,取保候审结束时退还保证金;如果未遵守,保证金会被部分或者全部没收。
取保候审后的行为限制
《刑事诉讼法》第71条规定了取保候审后的行为限制:
1、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、县;
2、住址、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,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;
3、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;
4、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;
5、不得毁灭、伪造证据或者串供。
人民法院、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,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定:
1、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;
2、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;
3、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;
4、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、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。
如果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违反了这些限制,轻则具结悔过,重新交纳保证金、提出保证人,重则取消取保候审,被监视居住或者逮捕。
取保候审的决定机关
取保候审在在侦查阶段、审查起诉和审理阶段均可采取,根据案件不同的进程,公安、检察院、法院均有权决定取保候审,但是无论谁决定,都由公安机关执行。
取保候审既可依申请决定,也可由上述机关主动决定。申请人可以是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本人、近亲属、辩护人。
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
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。
相关文章
-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(2020年7月20日修正版,附Word电子文档下载)
- 最高检在2021年下半开展6个月的羁押必要性审查专项活动
- 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(法释〔2021〕12号,2021年8月1日施行)
- 两高两部《关于进一步加强虚假诉讼犯罪惩治工作的意见》(法发〔2021〕10号,2021年3月10日施行)
-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》的解释(法释〔2021〕1号,2021年3月1日施行,附Word电子文档下载)
- 最高检下发4起认罪认罚案件适用速裁程序典型案例,附最高检官方解读
- 人民检察院办理认罪认罚案件监督管理办法
-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若干争议问题解析——专访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陈国庆(上中下全文)
- 闪耀着法治光芒的大家之作——《司法改革与刑事诉讼法修改》(陈光中法学文选第四卷)
- 议检察院为被告“求轻”抗诉却被加刑:可能一开始就端错了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