签名、盖章、按手印风险对比
生活中,经常遇到要签字的情形,尤其是要建立某种合同关系时。如果涉及到法律关系,就涉及到法律风险问题,比如打欠条的借款能否要回。签字通常有签名、盖章、按手印,那么那种方式的风险最大?那种方式最具有法律保障,本文将作对比分析。
一、签名
签名在生活中用的是最多的,一般来说名字是公民的符号,是公民意志与人格的形式表现。通常手写签名具有普遍性、可靠性,即使当事人抵赖,亦可通过笔记签订验证真伪。但是不要以为有本人签名就万事大吉,需注意以下两个问题:
1、用身份证上的法定姓名,不要用小名、别名、曾用名、简称等。有可能某个人一辈子都认识,但却不知道名字,只知道大家喊某叔、某爹,如果他向你借钱并打借条,一定要他写全名,并且是身份证上的名字。从法律角度考虑,使用法定姓名之外的名字有引发争议的可能,一旦发生纠纷,需进一步证明所签的名字与本人系同一人。
2、签名要清晰可见。现在社会流行艺术签名,一个识别不出字眼的签名在法律上是无法明确行为人身份的,故清晰可识别的签名是法律的必备要素。现实案例中就有借贷纠纷中由于担保人签的字没人看得明白,债权人只好放弃对担保人的起诉,结果债务人资不抵债,即使通过法院强制执行,债权久久难以实现。
二、盖章
盖章分为公章与私章。
盖公章一般是没问题的,因为没有人敢伪造公章,无论是国家机关公章还是公司公章。如果伪造国家机关公章,就构成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罪;如果伪造公司、企业、事业单位、人民团体公章,就构成伪造公司、企业、事业单位、人民团体印章罪,都是犯罪行为,会被追究刑事责任。所以一旦遇到盖假公章的纠纷,须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,通过刑事手段救济。
而盖私章在法律上的风险是很大的。私章流行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可以说那时一枚私章就等同于本人,是身份的象征,几乎每个成年人都有一枚自己的私章。随着法律制度的完善与社会生活法律风险的增加,除了艺术与收藏需要,私章已逐渐退出了生活舞台。简要说,私章存在以下风险:一是如果私章没有经过有关部门的备案登记就不具有任何公信力;二是私章是与人分离的,无法判断是否本人所盖,是否代表本人真实意思表示;三是私章容易伪造,发生纠纷后当事人可能因此主张与己无关。
三、按手印(捺印)
按手印可以说是最传统的方式了,古时因为读书人很少,大部分人都不会写字,所以按手印是主流做法。也因为因为每个人的指纹具有绝对唯一性,可以明确一个人的身份,借助现代高科技可以完全识别,所以沿用至今。现代社会一般不会单独使用手印,除非当事人不会写字。
但是按手印的缺陷也是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的,就是手印不一定就代表个人的真实自由意志,像旧社会的刑讯逼供中,屈打成招的最后一步就是人的手印“被”按在罪状上。前不久一个新闻就是,女朋友趁男朋友睡觉,用其指纹解锁手机,转账数万元后潜逃。因涉嫌盗窃被刑拘的湖北省石首市女子李某称,“男友睡得很沉,我捏住他右手拇指摁了十来次,也没惊醒他”。
四、保险建议
根据以上风险、优劣对比,最为慎重的选择就是签名与按手印的结合。签名是是个人真实意思的体现,有笔迹存在,可也有人擅长书法,会多种书写方式,或者故意扭曲笔迹,不易鉴定,此时配上手印,某种程度上可一举定纷争。签名与按手印相结合能互取其长,互补其短,是规避风险的实用性选择。